從收入規模來看,四大家族的體量一直處于領先地位,其營收也間接說明了工業機器人市場情況。2018被譽為機器人的寒冬之年。有人寄托于5G、物聯網等技術拉動市場發展,然而從四大家族最新財報看,仍無回暖之勢。
庫卡二季度營業收入8億歐元,同比下降6%;息稅前利潤(EBIT)為2370萬歐元,同比下滑55%。在中國區,庫卡二季度的銷售收入為1.3億歐元,同比增長1.9%;訂單量1.39億歐元,較去年同期下降50%;
發那科2019Q2收入1346億日元/營業利潤286億日元,分別同比下滑26.37%/47.50%;
ABB 2019Q2營收71.71億美元,同比增長1%;營業利潤僅為1.23億美元,同比下滑83%;Q2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收入8.45億美元,同比下滑3%,營業利潤0.76億美元,同比下滑36%,新接訂單8.83億美元,同比下滑9%;
安川電機2019Q2營收1074億日元,同比下滑16.2%,營業利潤72億日元,同比下滑58.2%。其中運控及機器人收入分別下滑-22.5%、-10.9%,中國地區收入繼續下滑29.9%。
業績下滑之勢難回轉 原因何在
全球大環境下行
根據財新統計,亞洲多國制造業PMI跌穿50榮枯線,2018年12月中國制造業PMI降至49.4,為2017年5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。7月PMI值為49.7,是自今年3月以來的首次增長,但依然未突破榮枯線。
中國下游應用市場持續低迷
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(VDA:VerbandDer Automobilindustrie)的數據顯示,2019年1-6月,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從整體銷量來看,處于較平穩的水準。下滑超過兩位數的市場均在亞洲,印度較同期下滑10.3%;中國同比銷量下滑達到了14%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,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15個行業減少,其中汽車制造業下降24.9%。
受勞動力成本上升、貿易戰等因素影響,日本電產、松下(Panasonic)、尼康等部分外資企業撤離中國。有消息傳言,三星也將關閉其在惠州的工廠。這些企業的離開也給機器人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。
低利潤 難生存
據《財富》雜志發布的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,中國企業占129家,史上首超美國(121家),但從利潤來看差距依然巨大。中美除去銀行利潤,美國平均利潤52.8億美元,是中國19.2億美元的近3倍。
冬日陽光 國產機器人突圍之路
盡管行業“遇冷”,但上半年,還是有諸多機器人推出新品,尤其是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和SCARA機器人領域。
1月22日,天太機器人推出15000元的SCARA新品;
3月28日,配天機器人在SIMM深圳機械展上推出了AIR6ARC弧焊機器人和ACR5MoKi協作機器人;
5月22-24 日,華數機器人推出HSR-Co602A協作機器人新品;
6月13日,勃肯特正式發布了真正的高速高穩定性,低功耗,免維護的并聯機器人Phantom-1200和二軸新作TF-800/1200;
6月29日,李群自動化推出了倒裝式SCARA機器人PG6。
坐以待斃顯然不能解決問題,如何在困境中前行成為2019機器人企業的生存問題!
研發不是口號
盡管存在諸多負面因素,但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也有曙光。
埃斯頓2019年一季度營收3.21億元,凈利潤0.19億元,分別同增6.21%,4.78%;
伯朗特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稱實現營收2.39億元,同比增長29.01%,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652.10萬元,同比增長29.54%。
埃斯頓的逆勢增長離不開長期的研發投入,2018年埃斯頓研發投入加大至1.68億元,占總收入比重提升至11.5%,在幾乎完全自主化核心零部件的基礎上,埃斯頓已經擁有全系列工業機器人。
研發并不是關鍵零部件突破了就能拯救整個國產機器人市場,業內人士指出,需要從基礎前沿技術、共性關鍵技術、核心部件、核心軟件、核心器件、應用工藝及系統解決方案等多個方面全面突破,而且需要多個方面協同發展才能突破壁壘。
開拓新的應用行業
根據IFR最新統計顯示2018年除去汽車,電子,零部件等熱門制造業以外的其他類型制造業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,包括食品和飲料,制藥,塑料和金屬行業。
國外的幾大工業機器人企業本身具有先發優勢,而國內的企業們在供應鏈層面并不討好,因此更需要避開巨頭,找準自己的增量市場,那么新型應用的開發勢必會成為國產機器人企業生存路徑之一。